Skip to content

平面设计

基础元素

    • 一切事物都是由最基础的点构成的。
    • 图形和文字都可以看作是一排排的点。
    • 点是构成所有视觉图像的基本单位。
  1. 线

    • 线是点按照相同的路径重复排列。
    • 不同的方向决定了线的不同轨迹,线可以分为直线、折线和曲线三种基本类型:
      • 横线: 具有静止、安定、平和、寂静、疲劳的印象,联想到风平浪静的水面和无限扩展的地平面。
      • 竖线: 具有庄严、神圣的印象,联想到教堂的柱子和垂直于地面的树林,具有稳固和方向感。
      • 斜线: 具有上升或下落的不安定感,联想到飞机起飞时的运动状态。
      • 折线: 常见于闪电,具有不确定性的印象。
      • 曲线: 表现出动感和流动感,联想到大自然的河流和人造的盘山公路,具有弹性和动态的视觉力量。

    TIP

    1. 线条的情感表达和粗细变化:

      • 细线:表现秀气、敏锐和神经质。
      • 粗线:传递迟钝和粗笨的感觉。
      • 线条的连接属性:能够将版面中的元素关联起来,增强版面的装饰效果。
      • 信息标注:通过线条的引导作用,将需要指明的部分与信息连接起来,增强版面的条理性和区隔元素的作用。
    2. 线的强调作用:

      • 线的强调作用:通过线强调重要元素,提升版面的美观度。
      • 线的分割作用:通过线分割空间,改变形态现状,增加对比和变化。
    3. 线框的应用:

      • 线框的形式:通过线框编排文字,增强版面的形式感。
      • 主体元素与线框的穿插效果:通过主体元素与线框文字的穿插,增强版面的层次感和动态感。
    • 面是由线的移动轨迹形成的,可以拆解成线组成的面和点组成的面。
    • 面的形态大体可以分为五种形式:直面、斜面、几何曲面、自由曲面和随机面:
      • 直面: 具有直线的心理特征,强调垂直线和水平线,安定感和秩序感。
      • 斜面: 紧张和速度的印象,边缘由不同角度的斜线组成。
      • 几何曲面: 软但呆板,缺少变化,原型过于完美。
      • 自由曲面: 不对称和秩序,表现出个性,自由整齐的感觉。
      • 随机面: 自然个性的特征,如墨水渗透或纸张撕裂的形状。

    TIP

    面的表现形式:

    • 直面的主要形态可以理解为长方形或正方形,具有安定感和秩序感,象征庄重和男性。
    • 斜面通常给人紧张和速度的印象,由边缘不同角度的斜线组合而成,兼具斜线所包含的心理感受。
    • 几何曲面比圆形更加生动,通过对圆形进行适当变形可以打破呆板感。
    • 自由曲面不具备几何曲面的对称和秩序,能够充分体现个性,具有很强的视觉吸引力。
    • 随机面具有自然和个性的特征,通常可以给人与众不同的感觉。

空间元素

    • 体是面的移动轨迹形成的,不同形状的面经过平移、缩放、旋转,形成不同形状的体。
    • 通过面的倾斜、弯曲,可以在平面中表现空间感和立体感。
    • 空间具有高、宽、长的三次元概念,而平面中的空间形式是一种幻觉式的假象。

    TIP

    1. 透视在立体表现中的应用

      • 透视是使平面变得立体的关键,所有物体都遵守透视的规律,由近到远渐近缩小。
      • 消失点或灭点的概念,平行透视(一点透视)和成角透视(两点透视、三点透视、四点透视)。
      • 透视现象在绘画和设计中的重要性。
    2. 色彩与光影在立体表现中的作用

      • 色彩具有进退感,明色调前进,暗色调后退。
      • 光影通过明暗渐变、高光、亮灰、明暗交接线、暗灰、反光和投影来表现立体感。
      • 光影对元素与空间的影响,投影形状的不同会改变空间的感受。

组合元素

  1. 单元形
    • 单元形是构成组合中最基本的单位,可以通过对称等技巧构成。
    • 单元形可以继续拆分,例如单圆形可以拆分为更小的图形。
  2. 网格
    • 网格在构成中起着重要作用,类似于人体的骨架支撑身体。
    • 单元形在重复的网格内进行变化,网格给单元形带来统一感。
    • 重复的网格可以支撑起多变的单元形,变化网格可以给图案带来新的视觉效果。

TIP

单元形与网格的配合:

  1. 主单元型与次单元型可以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中,通过网格排列形成新的图案。
  2. 单元形与网格的配合可以形成包含两种单元形的图案。
  3. 八种基本组合状态:分离、接触、层叠、合并、剪切、透叠、差别、重合

版面分割

分割是将限定的空间按照一定方法分割成若干形态后形成新的整体,是平面构成的基本方法之一。

  1. 分割在平面设计中的作用
    • 分割能有效划分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,更快速、更清晰、更准确地传递信息。
    • 分割能给版面增加变化和形式感,通过分割可以展现原来的形象,形成新的形式。
    • 分割能增加版面的统一性,通过分割可以规范版面,强化版面的秩序性和统一性。
  2. 分割在版面中的使用方法
    • 距离分割: 通过加大元素间距自然分隔内容,形成隐形边界。
    • 点分割: 通过点状元素隐性地引导视线或划分区域。
    • 线分割: 使用线条(实线、虚线、几何线等)明确划分区域。
    • 面分割: 利用大面积色块、图片或图形分割版面,兼具功能与装饰。
    • 网格分割: 基于网格系统结构化布局,实现精准对齐与比例控制。
      • 等型分割: 分割后画面空间的各个组成部分形态近似、面积近似。
      • 等量分割: 分割后各个部分形态可以不同,但面积比例基本一致。
      • 数比分割: 以数学逻辑为基础,利用数字关系对网格进行分割,常见于黄金比例分割。
      • 自由分割: 不规则的、毫无章法的分割,完全凭借设计者主观的想象和审美能力进行分割。

版面构成

  1. 重复构成
    • 基本的重复构成:采用完全相同的单元形和等宽的网格。
    • 变化的重复构成:通过调整单元形之间的组合方式(如分离、接触、层叠、透叠、差叠、合并等)来添加变化。
    • 网格的变化:通过改变网格的属性(如剪切、放大等)来影响单元形的排列。
  2. 对称构成
    • 对称构成在重复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变化,通过中轴线进行左右对调,形成镜像对称。
    • 对称构成包括镜像对称、平移对称和回转对称,这些对称形式可以创造出丰富的变化。
  3. 近似构成
    • 近似构成定义:单元形之间保持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的属性。
    • 近似构成的特点:单元形之间具有相似性,但同时也存在差异。
  4. 特异构成
    • 特异构成定义:在重复或近似构成基础上,部分单元形发生变化,打破统一感。
    • 特异构成在图形中的表现:通过改变重复构成中的一个或多个单元形。
    • 特异的效果:吸引视线,成为画面的焦点。

    TIP

    特异构成的创建方法:

    • 色彩: 少数色彩的单元形即为特异。
    • 比例: 少数比例的单元形即为特异。
    • 位置: 少数位置的单元形即为特异。
    • 疏密: 疏密对比明显的单元形即为特异。
    • 材质: 带有材质的单元形比不带材质的单元形更显眼。
    • 外形: 不同形状的单元形在规律中显得特异。
    • 方向: 方向变化的单元形显得特异。
    • 虚实: 虚实对比明显的单元形显得特异。
  5. 平衡构成
    • 平衡构成是统一与变化之间的权重发生改变,强调变化和相对较少的统一感。
    • 平衡讲究视觉重心的平稳,视觉重力原理最早由康定斯基提出。
    • 平衡状态理想情况下是对称的,但也可以是不对称但重量相等的元素。

    TIP

    打破平衡的方法和技巧

    • 通过位置调整来平衡画面,利用杠杆原理。
    • 改变重心位置,利用九宫格和黄金笔构图法。
    • 九宫格构图法将画面分成九等份,最佳位置在交叉点上。
    • 黄金笔构图法利用黄金分割比例,更具有和谐美感。
  6. 渐变构成
    • 渐变构成是指单元形或网格具有规律性的逐步变化的过程,符合自然的发展规律。
    • 渐变构成的变化形式包括色彩渐变、单元形渐变和网格渐变。
  7. 发射构成
    • 发射构成是在渐变构成基础上的一种特殊构成形式。
    • 发射构成可以通过重复的单圆形或网格围绕一个中心点,产生更多的组合变化。
    • 发射构成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,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。

    TIP

    发射构成的对称性:

    • 发射构成具有多个方面的对称性。
    • 发射构成可以让所有形象向中心聚集或从中心向四周散发。
    • 发射中心是强烈的视觉焦点,视线会跟随发射的路径聚集到图案的中央部位。

    发射构成的决定因素:

    • 发射中心是焦点的位置,单元形会围绕在周围。
    • 发射方向是图案中单元形与网格的方向。
    • 离心式发射网格、向心式发射网格和同心式发射网格是三种常见的发射网格。
  8. 肌理构成
    • 肌理构成的变化因素占据主导地位,体现统一感的部分是材质本身的重复纹理。
    • 肌理是形象的表面纹理质感,包括平滑和粗糙、柔软和坚硬等感觉。

    TIP

    制造肌理的常见方法:

    • 混色法:利用不同颜料之间的混合制作肌理,可以通过挤压、喷刷、对折压印等方式实现。
    • 渲染法:将纸张湿润后增加颜料,通过水分的增减产生新的形态,适用于吸水性强的纸张。
    • 绘写法:借助工具绘制规则或不规则的肌理,也可以徒手绘制自然性的肌理,如飞白和刮刻法。
    • 喷洒法:将颜料稀释后用刷子、喷壶或喷笔洒在纸面上,形成不规则的肌理。
    • 拓印法:在一个平面上雕刻出的形象上涂抹油墨,印在另一个载体上,可以得到装饰性或自然性的肌理。
    • 拼贴法:将旧书籍、报纸杂志等裁剪或撕碎,形成不同的偶然形状,也可以直接将纸本身进行揉搓、拧拧或剪裁。
    • 排斥法:利用油脂排斥水分的现象绘制肌理,通过水性和油性颜料的混合产生图形

排版原则

  1. 对齐原则: 确保页面上的元素有逻辑地对齐,避免随意摆放,提高整体的美感和可读性。
  2. 对比原则: 利用颜色、大小、字体等对比,使关键信息突出,提高可读性和视觉吸引力。
  3. 亲密原则: 相关内容放在一起,减少视觉上的分散感,让信息更清晰。
  4. 重复原则: 保持一致的字体、颜色、间距等设计元素,增强整体性和专业感。

网格系统

  1. 基础概念

    • 边距:
      • 天头:天头指的是版面上方的区域,通常包含标题、页眉或装饰性图案,是吸引读者注意力的首要区域。
      • 地脚:地脚是版面下方的部分,一般用于展示页脚信息,如页码、出版信息或版权声明。
      • 外边距:外页边距指的是页面外侧的留白区域,通常靠近书脊或书外侧边缘。
      • 内边距:内页边距是指紧邻装订线(或页面内侧)的留白区域,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装订过程中内容不会被遮挡。
    • 版心:版心是指排版中实际用于放置文字、图片等内容的区域,通常位于外页边距和内页边距之间。
  2. 灵活运用

    • 跨栏:当某个元素(例如标题、图片或重点信息块)跨越多栏时,它会在视觉上占据更大的面积,形成更强的视觉冲击力。
    • 满页:满页设计是指图片或背景元素延展至页面边缘,达到出血区域,使其看起来更大气、沉浸感更强。
    • 跨页:让某个元素(如图片、插画或标题)横跨两个页面(通常是跨页的双页设计),增强视觉冲击力。
    • 去底图片/大小字号:传统网格对齐强调严格的线性规则,但在某些情况下,视觉对齐比机械对齐更重要。
    • 跨栏文字:让大字号文字跨越多个栏位,使版面更具动感,同时形成信息层次上的区分。
  3. 黄金比例

    • 通过绘制正方形、正方形内接圆、五边形、六边形等方法,可以推导出黄金比例。
    • 利用黄金比例,可以使版心与边距的比例达到最佳视觉效果。

    TIP

    1. 黄金比例
      • 定义:黄金比例(通常记作 φ)约等于 1.618,是一种被认为具有高度美学价值的比例。
      • 数学表达式:φ = (1 + √5)/2
    2. 费波那契数列
      • 定义:费波那契数列是这样一个数列:从第3项开始,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。常见的数列为:1, 1, 2, 3, 5, 8, 13, 21, …
      • 数学表达式:F(n)=F(n−1)+F(n−2)
    3. 费波那契数列与黄金比例的联系
      • n 趋向于无穷大时,费波那契数列中连续两项的比值 𝐹(𝑛+1)/𝐹(𝑛) 会越来越接近黄金比例 φ

    INFO

    示例计算

    若线段总长L=100cm,由于 φ = (1 + √5)/2 ≈ 1.618,因此:

    • 较长部分: a = ϕ × L / (1 + φ) ≈ 0.618 × 100 ≈ 61.8cm
    • 较短部分: b = L / (1 + φ) ≈ 0.382 x 100 ≈ 38.2cm

情感维度

  1. 高级感
    • ​字体: 衬线字体(如Didot、Bodoni)、无衬线字体(如Helvetica、Futura),字体简洁、线条流畅。
    • ​色彩: 低饱和度色彩(如黑白灰、米色、深蓝、酒红),避免过于鲜艳的颜色。
    • ​配图: 高质感材质(如大理石、金属、皮革)、极简风格摄影、抽象艺术。
    • ​版式: 留白多,布局简洁,注重对齐和对称,避免杂乱。
  2. 文化感
    • ​字体: 书法字体、手写体、传统衬线字体(如Times New Roman、宋体),体现历史或地域特色。
    • ​色彩: 传统色彩(如墨黑、朱红、靛蓝、土黄),或低饱和度自然色。
    • ​配图: 古典绘画、手工艺品、建筑、书法作品、文化符号。
    • ​版式: 注重传统美学,可能采用竖排文字、对称布局或古典边框。
  3. 现代感
    • ​字体: 无衬线字体(如Roboto、Arial)、几何字体,简洁、清晰。
    • ​色彩: 高对比度色彩(如黑白、荧光色)、渐变色彩、冷色调(如蓝、灰)。
    • ​配图: 科技感元素(如光效、几何图形)、未来感摄影、抽象设计。
    • ​版式: 不对称布局、网格系统、留白与密集对比,注重动态感。
  4. 复古感
    • ​字体: 复古衬线字体(如Baskerville、Garamond)、手写体、装饰性字体。
    • ​色彩: 复古色调(如橄榄绿、芥末黄、砖红、奶油白),低饱和度。
    • ​配图: 老照片、复古插画、怀旧物件(如唱片、老爷车)。
    • ​版式: 模仿旧报纸、杂志风格,可能使用边框、装饰性元素。
  5. 力量感
    • ​字体: 粗体无衬线字体(如Impact、Bebas Neue)、黑体,厚重、醒目。
    • ​色彩: 深色系(如黑、深红、深蓝)、高饱和度色彩(如亮黄、橙色)。
    • ​配图: 力量象征(如肌肉、山峰、机械)、动态摄影、对比强烈的图像。
    • ​版式: 大标题、密集布局、强烈的视觉冲击力,注重对比。
  6. 纤细感
    • ​字体: 细体无衬线字体(如Thin、Light字体)、手写体,线条轻盈。
    • ​色彩: 浅色调(如浅灰、淡粉、米白)、低饱和度柔和色。
    • ​配图: 轻盈元素(如羽毛、丝带、水彩画)、极简摄影。
    • ​版式: 留白多,布局松散,注重优雅与平衡。
  7. 严肃感
    • ​字体: 传统衬线字体(如Times New Roman、Georgia)、黑体,规整、正式。
    • ​色彩: 深色系(如黑、深蓝、深灰),避免鲜艳色彩。
    • ​配图: 正式场景(如会议室、法庭)、简洁图形、权威符号(如徽章、印章)。
    • ​版式: 对称布局、严谨对齐,避免过多装饰。
  8. 亲切感
    • ​字体: 圆体、手写体、儿童字体,柔和、可爱。
    • ​色彩: 暖色调(如橙、粉、黄)、低饱和度柔和色。
    • ​配图: 温馨场景(如家庭、自然)、插画、人物表情。
    • ​版式: 自由布局,留白适中,注重舒适与亲和力。

编程、设计、剪辑、摄影、画画、弹琴、读书